在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超清电视的光滑屏幕背后,ITO靶材(氧化铟锡)是赋予其透明导电魔力的核心材料。作为ITO靶材的关键成分,铟(In)的稳定供应直接关系到全球万亿级显示产业的命脉。然而,这种稀散金属的地缘分布不均(中国储量占全球70%以上)和原生矿产的有限性,使得铟的回收再利用不再是环保课题,更成为保障产业、实现供应链韧性的“闭环”革命。
闭环之困:损耗与机遇并存
ITO靶材在溅射镀膜过程中利用率通常仅30%左右,大量含铟废料(废旧靶材、边角料、镀膜腔室废料)随之产生。过去,这些价值的废料往往被简单处理或堆积。建立从“废靶材→再生铟→新靶材”的闭环体系,成为破解资源约束的黄金路径。
目前,ITO靶粉回收主要采用湿法冶金技术,其核心是通过溶液反应实现金属的提取和纯化。以下为几种常见方法:
1.酸浸法。使用盐酸或硫酸溶液对靶粉进行浸出,使铟和锡进入溶液。随后通过调节pH值或添加沉淀剂,使铟选择性沉淀。该方法操作简单,成本较低,但需注意废液的处理问题。
2.溶剂萃取法。利用有机溶剂选择性萃取溶液中的铟离子,实现与其他金属的分离。这种方法回收率高,产品纯度好,但工艺较为复杂,对设备要求较高。
3.电解法。通过电解的方式从含铟溶液中直接提取金属铟。该方法适用于高浓度铟溶液的回收,但能耗相对较高。
4.离子交换法。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溶液中的铟离子,再通过洗脱获得纯化产物。该方法适合低浓度溶液的回收,但树脂的成本和再生问题需综合考虑。
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,ITO靶材的需求量逐年增长,推动了对废靶材回收的重视。目前,一些大型电子制造企业已开始建立自身的回收体系,或与专业回收公司合作,实现生产废料的循环利用。技术进步也使得回收效率和金属回收率不断提高,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。